新闻中心News

华夏时报:为供销系P2P蹚路 ——专访德众金融董事长许圣明

发布时间:2015-12-19


  14年6月上线之初,德众金融是安徽省供销社旗下新力投资所属的国资背景互联网金融平台。今年1月,上市公司巢东股份以现金方式收购新力投资旗下包括德众金融在内的5家类金融公司股权。7月份完成股权变更后,德众金融已成为国资与上市公司双重背景的公司。德众金融官网显示,其目前累计交易规模超过14亿,贷款余额8.6亿。

  2015年12月13日,德众金融董事长许圣明就平台背景所带来的影响和互联网金融指导性意见落地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供销社怎么做P2P?

  《华夏时报》:供销社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系统,供销系统里做P2P业务的有多少?德众金融的业务与供销系统的业务又有什么依托或关联?

  许圣明:供销社在国企里也算是最有特色的体制,主要是体现合作经济的概念。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县级以上的供销社机关既是同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也设有供销商业公司等实体企业。

  供销社系统成立P2P,德众金融不仅在安徽省,在国内也是首家,有不少省份前来调研。现在省级以上供销社已经上线的平台,除了德众金融,还包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平台供销金融、河北省供销社下属新合作金融。湖北、浙江等省据说也在推进筹备相关公司。

  事实上,各地的供销系统差异还比较大。就安徽省供销社而言,旗下的新力投资集团原本就有担保、小贷、典当、融资租赁等类金融机构,属于走得比较快的。现在又多了德众金融来做P2P。

  德众金融成立时,所提的要求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并未在涉农或围绕供销系统业务相关性上有过多要求。

  《华夏时报》:供销社在农资、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有先天优势,为什么没有考虑利用原有的体制优势来推动一些业务?

  许圣明: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我们贷款业务的一部分,但很难说哪个行业占了大头。现在很多人提出做P2P要像做电商一样,在各个细分领域、细分行业做出特色。但我认为商品销售与金融业务还是两回事。风险分散是金融风控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过分地把资产集中于一个领域,可能会遭遇系统性风险。

  我们现在也在考虑怎么打好供销社的牌,虽然不会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人都投入这一块,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会考虑做一些相关服务。

双重背景带来什么?

  《华夏时报》:国资平台给人以营销不灵活、缺少股权激励等刻板印象。您对此怎么评价?

  许圣明:德众金融2014年成立时,国资背景的P2P并不多,国资进入对于行业规范是件好事。相比民营平台,国资平台天生有较好的公信力,客观上不需要大规模营销推广,主观上来说,按部就班的运营体制也不允许采取烧钱的模式。目前为止我们平台用于营销的费用大概只有200万元左右,与一些机构上亿的推广营销没法比。

  另外,由于认识不同,国资平台中有些是纯国资,有些则允许管理层持股。德众金融目前是由上市公司巢东股份占有67.5%的股份,剩余是高管与员工持股。通过受让大股东股权及二级市场增持,新力投资现在已经是巢东股份的第一大股东。11月25日,巢东股份正准备将名称从“安徽巢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新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就这家上市公司而言,原来的水泥业务已经完全剥离,以类金融业务为主。

  我认为,国资与上市公司的双重背景对平台自身并没有很大影响。从长期发展来说,国资背景主要提供了公信力。新力投资作为类金融集团,可以为平台提供风控技术上的支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能力比较强,平台补充资本能力也会更强,业务发展的机会也更多。

  平台是否国资或民营其实都不重要,竞争力还是在于经营能力和风控管理能力。我们也不主张投资人只看平台,同一个平台上的不同项目风险度其实也不同。投资人还是要知晓各类风险。

  《华夏时报》:现在德众金融的业务主要是在安徽省内,您又如何看待区域性风险?

  许圣明:如果从大的经济体来看,比如一些经济、政治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确实存在区域性风险。但在国内,风险暴露比较多的地区主要还是在当地作为支柱产业的行业风险的聚集,例如前两年钢铁、煤炭行业风险集中爆发,这些行业较为集中的地区,金融机构的不良率也比较高。因此我认为,行业性特征其实比地域特征更明显。现在国内各个地方的经济都还比较开放,很难说有哪个行业企业是在某些省份过于集中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在安徽省内,我们的业务也是分散在各地市的。目前,德众金融的主要业务还是与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安徽担保的“4321”模式。

  所谓“4321”代偿分担新模式,是指由原担保机构、省级再担保机构、银行、地方政府按照4∶3∶2∶1比例承担贷款担保风险责任,又称为政银担合作模式。这一模式在安徽是从去年12月正式出台,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率先试点。

  另外,公司层面也正在考虑在省外设立分公司。



http://www.chinatimes.cc/article/52557.html